打破職場性別枷鎖 讓“她”和“他”因熱愛而發光

  “婦女能頂半邊天?!痹絹碓蕉嗟呐蚤W耀在各行各業的舞臺上,性別職業壁壘也在逐漸打破——穿梭在大街小巷的“騎士”,可能不是“小哥”,而是“小姐姐”;細心幫你打針輸液的,可能不是女護士,而是溫柔與堅毅并存的“暖男”;在高聳的塔吊上揮灑自如,為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的可能不是“大叔”,而是“大嬸”……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性別“刻板印象”早已不是桎梏個人發揮力量與價值的枷鎖,“他”和“她”在職業選擇上越來越多元。

  根據最新《中國職場性別薪酬差異報告》,女性從業者在各行各業中的滲透率在2021年出現增長,更多人開始走出“女性主導”型職業,探索更多的職業機會。以高級管理、技術研發、產品開發為代表的高收入職業,女性從業者占比增長了2.4個百分點;在互聯網技術、研發類等傳統印象中男性主導的崗位上,女性比例上升至19.5%;在裝修、市政建設、倉儲物流等對體力要求較高的職業類型中,女性求職者的比例同比增幅超過了5%。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外賣騎手里女性占比已達16.21%。

  男性也開始撕掉標簽。在醫療護理、美容保健、消費品零售等以女性為主的行業領域,男性從業者比例均提升。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護士隊伍人數達到501.8萬人,男性護士的比例在不斷提升,占到了3%。

  新時代,每一位男性和女性都可以迎來體現自身價值的高光時刻。無論“他”和“她”,都應該勇敢定義自己的人生。在面對職業選擇時,打破世俗眼光與職業偏見,遵從于內心,根據喜愛選擇職業,立足于各行各業,奮斗不屈、開拓進取。

  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我們推出這組報道,向身邊每一個不被刻板印象定義的“他”和“她”,致以深深的敬意。祝福每一個獨立的你,都如光般閃耀,活出理想模樣。

  記者 袁玥

  女飛機維修工程師

  看到航班平安起降很有成就感  

張倩(左一)和同事一起做機下檢查

  說起民航航空維修工程師這一職業,許多人想到的畫面都是一群精于機械知識的“硬漢”奔波于機坪上,殊不知,維修工程師這個群體并不全是男性的天下,在長安航空有限責任公司維修工程部,就有一位女性維修工程師——“90后”姑娘張倩。

  出生于1993年的張倩,2017年從西安航空學院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畢業,隨后,她入職一家航空公司從事行政工作。由于一直心懷藍天夢,想從事與專業對口的工作,她毅然回到家鄉陜西,于2020年順利進入長安航空公司維修工程部。

  3月6日,記者來到長安航空見到了張倩。萬綠叢中一點紅,維修工程部22個工位上坐滿了男工程師,張倩是唯一的女維修工程師。

  “維修工程部就像飛機的‘醫生’,要定期對飛機進行‘日常問診’?!睆堎桓嬖V記者,由于目前她的一線工作年限未達3年,還無法獨自完成維修工作,必須跟隨資深工程師一起進場,對飛機進行航后、航前、過站日常維護和維修檢查。

  上午10時,張倩緊盯著手機核對航班預達時間,在降落前40分鐘,她穿上反光服、扎起馬尾,坐上擺渡車來到了機坪。做好準備工作后,張倩和另一位維修工程師開始進行機下檢查。

  “全溫探頭無堵塞和明顯損傷;迎角傳感器完好……”手持8頁的檢查工單,需要檢查的內容有近200項,每一項她都要逐一確認,絲毫不敢懈怠。

  “通常情況下,完成一次航后維護檢查工作需要4個小時左右?!睆堎徽f,任何一個檢查步驟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面對瑣碎專業的維修檢查等工作,張倩并不覺得枯燥??吹絹硗桨嗥桨财鸾?,她覺得很有成就感。

  真正身處其中才能意識到,男女在體能方面的確有差距,但是這并沒有成為張倩成長路上的絆腳石。為了不落后,她就從查資料、做標記、認部件開始做起?!白鳛榕⒆?,耐心、細致是我的一大優勢?!睆堎蛔孕诺卣f。

  夏天機坪地表溫度超過60攝氏度,冬天有零下十幾攝氏度,甚至還需要搬上百斤重的輪胎……維修檢查不僅需要在風吹日曬的環境下作業,且專業知識龐雜、技能水平要求高。為考取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張倩利用近兩個月的時間集中學習,攻破了電工基礎、空氣動力學等多個科目。

  張倩說,未來,她準備學習發動機管理工程師的相關知識,繼續挑戰自我。

  文/圖 記者雷杰 見習記者孫嘉敏

  女數控車工

  和火箭發動機打交道是挺驕傲的事兒  

劉慶正在操作機器

  站在數控機床前,劉慶熟練地操作著機器,她正在加工的是火箭發動機推力室的噴嘴?!斑@個零部件的誤差非常小,要求在0.003毫米,所以我們在操作過程中要根據材料特點、工藝規程,設置相應的程序參數,根據需要不斷優化參數,提升工藝水平?!眲c告訴記者。

  作為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35車間里唯一的一名女數控車工,劉慶顯得有些特別?!拔覀冘囬g就我一個女性,周圍都是男同事。但我覺得沒什么,男士能干的活,我們也能干,而且干得不會差?!?/p>

  西安航天發動機有限公司是我國唯一的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專業研制生產企業。三年前,劉慶從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化專業畢業后,憑借優異的在校成績并在技能大賽中接連獲獎,一畢業就進入了西發公司。劉慶說:“我怎么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和火箭發動機打交道,這也是我挺驕傲的事兒?!?/p>

  雖然進廠只有短短三年,正如劉慶所說,她的工作干得確實不比男同事差。技能競賽三等獎、團體競賽一等獎、創新大賽三等獎……在公司舉辦的各種大賽中,劉慶不斷取得好成績。

  “其實剛進廠也不熟練,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有差距,在師傅的幫助下,我才能夠快速成長?!眲c口中的師傅,正是火箭“心臟”的“精雕師”——“大國工匠”何小虎?!耙贿M公司,我就有幸成為何小虎創新工作室的一員。他一直是我的榜樣,成為他的徒弟也讓我有了努力的方向?!?/p>

  發動機被稱為火箭的“心臟”,研制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系統相關產品是一項既需要精湛技藝更需要較強綜合技能的“技術天花板”。在師傅的指導下,劉慶深知作為一名和航天工程打交道的一線工人,不僅要有技術,還要不斷學習新技術;不僅要實干,還要巧干;不僅要會創新,還要會寫論文有專利。她提出的一種深小孔高效加工法,使火箭發動機燃燒室噴嘴的加工效率提高4倍、一次合格率由92%提升至100%。針對目前新型發動機廣泛采用的鈮鎢合金、高溫合金等材料難加工問題,劉慶研究出一套獨特的加工技巧,有效解決了加工過程中刀具易黏結或崩刃帶刀的難題。這些改進與舉措,每年節約近百萬元成本,為工廠降本增效做出了突出貢獻。

  “我要不斷地打磨自己,鍛煉自己,像師傅一樣,為國家的航天發射任務,做出自己的貢獻?!眲c說。 文/圖 記者 關穎

  女鐵騎

  駕駛技術與身上的傷疤共同成長  

街面巡邏是女鐵騎的日常工作

  她體重93斤,她的車500多斤。

  她是愛笑愛鬧的女孩,也是鐵騎比賽第一名。

  3月7日中午,在西華門十字,剛巡邏回來的毛藍婧摘下頭盔,微笑時露出一顆小虎牙,看上去很甜颯。

  路面執勤、騎行巡查、應急處突、交通糾違……無論刮風下雨,哪里需要,哪里就是她的崗位。

  “北院門車流飽和,請去支援!”“收到?!睂χv機一響,毛藍婧立刻發動她的摩托車。2分鐘后,她到達現場和同事一起疏導交通。幾分鐘后,堵點消除,她對同事說:“我先巡邏去了,有需要你叫支援?!?/p>

  騎上摩托車,毛藍婧一路向東,經西華門十字向南,巡完鐘樓盤道,拐向西大街……轄區很大,她每天巡邏里程都在60公里以上,最多時跑過100多公里。

  無論是工作內容還是強度,女鐵騎與男鐵騎沒有太大差別?!拔覀兊能嚭湍序T相同,都是警用摩托車里的主流型號,其實女孩也沒有大家想的那么弱?!? 毛藍婧說:“我們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希望大家在路上看到我們時,不要只是覺得帥氣,更要有安全感?!?/p>

  身高164cm的毛藍婧,在平均身高170cm的西安女鐵騎中不占優勢,但技術卻是第一名。

  毛藍婧手機上保存著不久前她獲得技術比武第一名的視頻?!皠側脒x女鐵騎時,在訓練場摔倒是常事?!? 毛藍婧說,她們訓練要求一點也不比男騎低。從繞彎練習都膽戰心驚,到能自如地在車流中巡邏,她的駕駛技術,與身上的瘀青和傷疤共同成長。

  充分發揮柔性執法優勢,西安公安交警女鐵騎以其“小、快、靈”的處警方式,已成為西安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是流動的平安線。目前毛藍婧所在的西安公安交警蓮湖大隊一中隊又成立了以女鐵騎為主的巾幗先鋒隊。

  生活中的毛藍婧穿著打扮特別有女人味,養了一只可愛的小狗?!肮ぷ髦?,我是交警蓮湖大隊巾幗先鋒隊隊員毛藍婧;生活中,我是愛看沿途風景和喜歡自由的女孩毛藍婧?!泵{婧俏皮地說。 文/圖 記者 張佳

  女子公路養護道班

  14年如一日養護同一路段  

臨潼公路管理段秦陵女子道班(左三為班長王榮) 西安市公路局供圖

  “最美的風景在路上”,守護通往兵馬俑旅游公路美景的,正是西安市公路局臨潼公路管理段秦陵女子道班。

  2009年秦唐大道建成通車,成為通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城市快速干線,自那時起,道班班長王榮便與5位同事一起,共同承擔起這6.2公里路段的養護任務。

  “剛開始最難?!蓖鯓s回憶,“新公路沿線設施不完善、村民住戶多,遺留下來的問題不少,除路面外,還有路兩側的涵洞、橋梁、排水溝、綠化帶等,都需要從零開始清理,磚塊、石塊、雜草、垃圾堆……那時候手套破得特別快,大家的手上都是新傷加舊傷,前前后后用了3個月的時間,路容路貌總算有了大改觀?!?/p>

  “上午的一趟快掃完了嗎?”3月7日,在路段巡查中,王榮遇到了同事房芳勤,“都掃完了,我再把路邊綠化帶看看?!闭f著,房芳勤又拿著長柄垃圾夾工作起來?!按蠹腋髯载撠?公里,主路面有機械清掃,兩邊靠我們,每天來回2公里差不多1個多小時,但掃完還會有新的垃圾,就要多走、多看、多動手?!蓖鯓s說道。

  巡查過程中,王榮一會兒走上路邊緩坡查看,一會兒又用手機照向路側水溝蓋板內,“這里樁號是K22+150,上面是土路,下暴雨容易泥石流,泥沙會沖到路上,秋天尤其要注意”“路兩邊排水溝以前沒蓋板,垃圾多,現在加蓋板改善不少,不過還是要經常查看里面”……14年如一日,養護同一路段,50歲的王榮早已將路段內各個需要留心的位置熟記于心。

  “路段還有個特點就是游客多?!蓖鯓s介紹,“尤其今年春節,從初二下午開始人流激增,客流高峰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為了保持路面整潔,我們每天從早上七八點清潔到晚上八點左右,有時中午顧不上回家,出門直接帶上飯在路上一吃?!?/p>

  王榮的父親是一名老公路人,她說:“可能是受父親的影響,我也喜歡在路上??粗飞细蓛粽麧?,自己心情也好。有這樣一個舒適的旅游環境,相信游客同樣能有個好心情?!? 記者 馮曉瑞

  “80后”女騎手

  二胎寶媽的她練就一步三個臺階的爬樓“功力”  

148bd6a7-6ac8-4cd4-a1e6-1b0617c18920.jpg

張麗在送外賣途中

  “叮鈴鈴……”

  3月6日6時30分,張麗的鬧鈴準時響起。前一晚9歲的兒子有些發燒,照顧兒子到凌晨2時30分張麗才睡去。鬧鈴響了張麗翻身起床,去次臥叫醒上初中的女兒。

  7時,母女倆準時出發。張麗穿好外賣員的制服,戴著頭盔,騎上電動車順便送女兒上學。同時,她在手機App點擊“騎手上線”,普通又充實的送外賣日常就要開啟。

  回想起1月8日第一次穿這身衣服出小區,張麗還有點不好意思。在常人的認知里,外賣員風里來雨里去很是辛苦,作為一名“80后”且有兩個孩子的媽媽,選擇做外賣員,還是很特殊的。女兒卻告訴媽媽,這個社會需要各行各業的人,工作沒有高低貴賤。女兒的話,讓張麗心里暖暖的。

  就這樣,張麗開始了自己的“騎手生涯”。由于家住東郊,她就近選擇了在美團外賣樂游原站點工作,每天穿梭在站點所輻射的太乙路、西影路、交大街、北池頭附近區域。這個站點共有110余位騎手,其中包括7名女騎手。

  7時10分,張麗接下第一單。這一單是從交大街的早餐店到附近商圈的寫字樓。7時20分,張麗連取帶送完成第一單,下樓間隙她接到第二單任務,騎上電動車她又開始奔忙……

  11時15分,在一家川菜館門口,記者見到了忙碌的張麗。她身高163厘米,體型偏瘦,穿著一雙運動鞋,背影看起來不像是一位已經42歲的二胎寶媽?!皠e看她外表柔弱,干起活來很利索的?!闭鹃L茍琳這樣評價張麗。

  此時早班結束,張麗已馬不停蹄開始接午高峰的單子?!拔医o自己定任務了,每天必須保證接40單?!闭f完,她三步并作兩步,窗口取完食物袋,騎上電動車就出發了。

  11時20分,張麗到達紫落瀾庭小區,由于小區不讓外賣電動車進入,她又花3分鐘快步走進院子坐電梯將外賣送至24層,再花3分鐘下樓騎車。

  11時26分,張麗騎電動車前往一家炒米粉店,4分鐘后取餐完畢,準備再度出發。這次的目的地在興慶坊小區。這是一處老舊小區,沒有電梯,點餐用戶又住在四樓。11時42分,到達小區后張麗只能快速爬樓梯,記者一路跟隨,親眼看著她爬樓梯的身影消失在手機屏幕外……

  “4樓已經不算高了,7樓8樓我都經常爬呢?!备叻迤谕赓u單量巨大,必須爭分奪秒,這練就了張麗一步三個臺階的“功力”。但也有意外,1月份她剛開始干沒多久,有一次下樓梯崴了腳,餐食也灑了一地。但好歹腳能動,不是骨折。張麗艱難起身,重新給用戶買了飯,又踏上了送外賣的旅途。

  11時50分,張麗又新取一餐。這次的目的地是凱森盛世一號A座。此時,正是商業樓里公司的下班時間,數部電梯都“滿載”,張麗耐心等待一趟又一趟,終于在6分鐘后擠進了電梯。在等電梯間隙,張麗打開騎手平臺向記者展示“戰績”,一個上午,她已經送了24單了,在站點排名第4。

  “外賣員的工作,讓我的生活回歸簡單?!睆堺愓f,送外賣時間相對靈活,她能在工作間隙照顧孩子,也能在用戶收到外賣后的一聲聲“謝謝”里找到認同感。

  14時,經歷過午高峰的張麗才得空吃上午餐。

  “娃今天再沒燒吧?”她撥通丈夫的電話,詢問孩子的狀態。聽到丈夫說孩子好著,她才安心開始吃飯。

  稍作休息后,她又將進入下午茶時間。

  文/圖 記者 王甜甜

  “全職”爸爸

  早上6點半開啟“帶娃模式” 感覺“每天都像在打仗”  

父子一起做美食 受訪者供圖

  在很多人看來,媽媽帶孩子天經地義,很少有爸爸能帶好孩子。很多媽媽在質疑爸爸帶孩子的同時,也總想窺探一下爸爸帶娃究竟靠不靠譜。記者帶你看看一位爸爸是如何帶娃的。

  3月4日,星期六,其其和爸爸一覺睡到上午9點20分才起床。父子倆匆忙吃了幾塊點心,喝了一杯牛奶,然后急忙趕往籃球培訓班。10點30分,趁兒子上課這一個小時的工夫,爸爸李俊誼忙著去清洗塵封了一個冬季的摩托車。11點30分籃球課結束,父子倆在附近吃了個午飯,稍作休息,又要趕往下午2點開始的書法課堂……

  出生于1982年的李俊誼,中等身材,一副近視眼鏡橫跨在他高高的鼻梁上,眼神中充滿活力與灑脫。誰也看不出來,這是一位已經獨自帶娃三四年的“全職”爸爸。

  說起數年的帶娃生涯,李俊誼告訴記者,兒子上一年級前,主要由妻子和父母照顧,因為忙工作,疏于對孩子的照顧和陪伴,他既內疚又自責。近些年,妻子一直在外忙,他只好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

  “帶娃有多累,只有帶過的人才知道?!惫ぷ魅?,李俊誼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簡單收拾一下,便開啟一天的“帶娃模式”:準備早餐、整理家務、接送娃上下學、輔導作業、與老師溝通,加上還要買菜做飯,應付突發情況,雖然父母也能搭把手,但他感覺“每天都像在打仗”。

  李俊誼喜歡研究美食,在他的耳濡目染下,兒子不僅學會做西紅柿炒蛋、酸辣土豆絲、涼拌黃瓜等家常菜,還精通蛋撻、薯條、面包等做法,儼然成了同學們心中的“小廚神”?!拔覀z配合著完成一個任務,分享了成果,有了愉快的體驗,他非常樂于去嘗試新事物,動手能力也更強了?!崩羁≌x說,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自己“偷懶”,對娃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學會依靠自己力量解決問題,孩子就會更加有成就感。

  關于孩子起床磨蹭上學“遲到”,李俊誼的做法也很獨特。本著“你磨蹭我配合你磨蹭”的態度,他故意讓兒子體會到這種不好的行為帶來的糟糕結果,讓兒子逐漸學會自己合理安排時間。

  此外,只要有時間,李俊誼都會帶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打開他的云相冊,160多個文件夾約兩萬張照片和視頻,全都是父子倆珍貴的回憶。走訪山區小學、參觀污水處理廠、帶“神獸”探索鉆石基地、了解秦腔文化、走近測繪世界……在李俊誼看來,兒子成長的養料不僅來自書本,更來自生活和體驗。

  “我觀察過,身邊的媽媽們對孩子的教育更注重細節,比較有條理。相比而言,我對孩子的教育比較粗放?!崩羁≌x認為,孩子在自由玩耍中,會不斷嘗試新的活動和角色,遇到問題,找尋最好的解題策略。所以,在帶孩子過程中,他更希望通過釋放天性的方式來鍛煉孩子,讓孩子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之后,找到自己的價值觀和奮斗目標。

  “我們終有一天將離開孩子,培養孩子獨立、自信地面對這個世界,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愛?!崩羁≌x說,在帶孩子方面很多媽媽會焦慮,反映出部分爸爸在子女成長中的缺位。不要認為媽媽帶孩子天經地義,爸爸與媽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角色”,對孩子所起的引導也是不同的,爸爸分擔養育孩子的任務不僅重要也是必須的。 記者 陳靜

  幼兒園里的男老師

  給女孩扎麻花辮 是孩子們心中的“全能王”  

三位男老師帶領萌寶們做運動 記者 王旭東 攝

  長久以來,幼兒園老師這個領域幾乎都是女性的天下,男老師在幼師隊伍中少之又少??上驳氖?,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男性選擇了幼師工作,為學前教育注入了陽剛之氣。近日,記者走進我市一家男老師較多的幼兒園——西安市碑林區小雁塔幼兒園,聆聽男幼師的心聲,感受他們如何用勇氣與力量、細膩與耐心教育和感染孩子們。

  踢腿、出拳、擺馬步……3月2日上午,陽光燦爛,在小雁塔幼兒園操場上,幼兒教師趙喬軻、翟珂、蘇新宇正帶領萌寶們一起做運動。他們是這所幼兒園里的3名男老師,均是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陽光帥氣、充滿力量感的他們,常常讓家長和孩子們眼前一亮,且倍感踏實。

  31歲的趙喬軻在3名男老師中年齡最大、保育經驗也最為豐富。他總是放手讓孩子們進行具有挑戰性的運動,培養他們的冒險精神。平時,他還會給女孩兒們扎馬尾、麻花辮,是孩子們心中的“全能王”。

  “我非常喜歡這份工作,它很有趣,讓我有幸福感?!背錾斫逃兰业内w喬軻說,幼師是個欣欣向榮的職業,不分男女,都可以做得很出色,家人非常支持他的職業選擇。他也是一個新爸爸,在育兒方面有很多經驗。

  和趙喬軻一樣,27歲的翟珂也在幼師崗位上找到了幸福感?!斑@種幸福感是在和孩子們的點滴相處中體會到的?!钡早嬲f,有一次,有個孩子夠不著柜子,就請他幫忙把衣服放進了柜子。這件小事,翟珂很快就忘記了。沒想到放學時,那個孩子專門跑到翟珂身邊,抱住他,說:“謝謝老師為我做的事?!?/p>

  “原本就是舉手之勞,但孩子卻放在了心里。小朋友的心很純凈,他們總是用拉拉你的手、抱抱你來表達喜歡,還總是和老師分享很多事,讓人感到特別溫暖?!钡早嬲f。

  25歲的蘇新宇剛入職時,也經歷過搞不定吵鬧孩子的尷尬。但一件事的發生,卻讓他迅速成長?!耙惶熘形?,一名女老師突然跑來,讓我趕緊去幫忙,有個男寶寶拉肚子了,拉了很多……我進去后瞬間也手足無措。但我一下子意識到,我是一名真正的幼師,此時必須獨當一面!”蘇新宇說,這就是幼師正常的工作內容,沒什么尷尬的。

  “我總是在安全的范圍內,鼓勵孩子們爬高一點、跳遠一點?!痹谔K新宇看來,現在的孩子普遍比較嬌氣,特別是男孩子,需要多一些陽剛之氣。而男老師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給孩子們更多堅強、勇敢和力量方面的感染。 記者 王燕

  ICU里的“男丁格爾”

  患者們會主動招呼說:“請這個男護士來給我扎針”  

劉祥鑫在工作中

  提起護士,人們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個溫柔細心的女子形象。但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同樣擔當著“白衣天使”的職責,被稱為“男丁格爾”。劉祥鑫,西安大興醫院重癥監護室(ICU)三科護士,一個高高瘦瘦、清清爽爽的大男孩,他就是護士堆里稀缺的男護士中的一員。

  工作這幾年,劉祥鑫早已習慣做打針換藥、傷口護理以及配合醫生進行儀器的調整觀察記載分析等這些“細致活兒”。劉祥鑫有著與其年齡不符的細致與耐心,ICU病房不允許家屬陪護,病人的進食、翻身、清洗和擦拭大小便等所有護理都由護士獨立完成,對這些事情他從來都不覺得厭煩,更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在這個每天和死神較量的重要科室,劉祥鑫的肩上擔負著更多責任,無論是轉運患者還是搬運儀器等重體力活,他總是沖在前面。

  “干這個說不累是假的,每天回家后都不想再動彈一下,能夠堅持下來的最大動力,莫過于看到病人康復后感激的微笑?!眲⑾轹翁寡?。

  在ICU里,劉祥鑫還清楚記得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參與ECMO(膜肺)搶救的經歷。那是一個心臟驟停的80多歲退伍軍人,從科室轉入ICU的路上,醫護就一直在為老人做心肺復蘇。提前接到通知的ICU也早已做好準備。等待老人的時候,劉祥鑫特別緊張,“但搶救真正開始的時候,神經高度緊繃,我早已經把緊張忘了”。

  心臟按壓、協助醫護上機器、觀察數據、迅速執行反饋……與時間賽跑的搶救,沒有思考的時間,更多的是靠平時積累做出最直接反應,這對新人來說是巨大的挑戰和考驗。

  劉祥鑫回憶說,其實在他剛上崗時,就有患者“嫌棄”他是個男的,覺得他笨手笨腳弄不了扎針這樣的細法活,不愿意讓他注射。在患者質疑的眼光中,劉祥鑫通過自己的努力向大家證明,男護士也可以干得很好?,F在,患者們會主動招呼說:“請這個男護士來給我扎針!”

  作為“95后”,劉祥鑫身上有異于大多數同齡人的踏實、能吃苦、成熟,只有休息時打打游戲這一點,才顯現出他也只是個20歲出頭的大男孩。談到自己的職業規劃,劉祥鑫說得最多的是“多學東西”,這是他進入ICU的原因,既是他的起點,也是他的未來。

  文/圖 記者 張黎娜

  來源:西安晚報


(責任編輯:zl)
加載更多

媒體矩陣

  • 看西部
    西部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門戶網站
關于本網 廣告服務 投稿通道 招聘啟事 聯系我們 免責條款 人員名錄 陜西不良信息舉報
古代糟蹋美女视频|观看A毛片免费视频|国产 亚洲 综合|国产 亚洲 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