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重組近兩年,山西銀行旗下5家支行因貸款問題被銀保監會處罰
近日,銀保監會官網披露山西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銀行”)旗下5家支行的罰單,這5家支行因變相超越貸款權限審批貸款、貸后管理不到位的違法行為,合計被罰120萬元。與此同時,山西銀行個人貸款余額占比較小且規模收縮。分析人士表示,銀行應在合規前提下提升個人貸款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自成立以來,山西銀行通過剝離轉讓的方式處置492億元不良資產,但不良貸款率由2021年4月末的1.58%上升至2021年末的3.29%,2022年6月末持續上升至3.4%。評級報告顯示,山西銀行資產質量繼續下行壓力較大。
貸款業務被罰 個人貸款規模收縮
2021年4月28日,山西銀行掛牌成立,取代原大同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治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晉城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晉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陽泉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5家城商行。
近日,銀保監會官網公布山西銀行旗下5家支行罰單,山西銀行大同操場城支行、大同金湖支行、大同太安路支行、大同永泰街支行、大同御濱園支行因變相超越貸款權限審批貸款、貸后管理不到位被罰,除山西銀行大同操場城支行被罰40萬元外,其余4家支行均被罰沒20萬元。
上述違法違規事由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予以處罰,即銀行業金融機構有拒絕或者阻礙非現場監管或者現場檢查、未按照規定進行信息披露、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情形之一,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并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分析道,金融機構應當嚴格遵守審慎經營規則,銀行變相超越貸款權限審批貸款屬于違法經營,容易引發信用危機,損害公共利益,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可對其進行處罰,若涉嫌犯罪,應當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貸款業務被罰的同時,山西銀行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收縮,此外,該行個人貸款規模占比下降。數據顯示,2021年4月末,山西銀行貸款總額為1367.37億元,其中公司貸款和墊款為1224.83億元,占比89.58%,個人貸款為142.54億元,占比僅為10.42%;至2021年末,山西銀行貸款總額為1689.77億元,公司貸款和墊款上升至1586.55億元,占比為93.89%,個人貸款則降至103.22億元,占比下滑至6.11%。值得注意的是,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山西銀行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為1569.74億元,較2021年末下降60.03億元。
山西銀行并未公布2022年披露發放貸款及墊款具體分類明細,但以2021年數據來,截至2021年末,山西銀行個人貸款規模103.22億元,其中,個人經營貸款占比為43.69%,個人消費貸款占比為33.81%,住房按揭貸款占比為21.89%,其余為少量的信用卡透支貸款。
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對山西銀行的跟蹤評級報告指出,受互聯網貸款監管政策影響,山西銀行線上個人貸款規模有所收縮,個人貸款余額占比低;且該行個人貸款產品豐富度有待提升,未來仍面臨一定拓展壓力。
付建表示,銀行要增加個人貸款規模,首先應提升銀行存款資金,通過多渠道吸收存款,增加可放貸資金儲備,同時做好資金管理和信貸審批;在提升個人貸款規模的同時,還應當堅守法律規定的底線。
不良貸款率偏高 不良資產存憂
貸款規模發生收縮,山西銀行不良貸款率卻持續走高。2021年4月末,山西銀行原5家銀行信貸及非信貸不良資產合計674.78億元。合并重組后,山西銀行通過剝離轉讓處置不良資產共計492億元。截至2021年末,山西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55.89億元,不良貸款率為3.29%,較成立之初的1.58%上升1.71個百分點。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山西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微升至56.02億元,不良貸款率則上升至3.4%。
據銀保監會公布的2022年二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3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416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67%,較上季末下降0.02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金誠”)對山西銀行的評級報告顯示,該行面臨較大的歷史遺留風險資產處置壓力,不良貸款率及關注類貸款占比上升較快,非信貸減值計提的覆蓋程度一般,未來仍需關注該行資產質量變動情況。
關注類貸款方面,山西銀行亦有所上升。2021年末,該行關注類貸款余額為154.69億元;截至2022年6月末,山西銀行關注類貸款為161.82億元,此外,同期末,該行無還本續貸余額為102.68億元,其中72.55億元為關注類貸款。東方金誠表示,考慮到該部分關注類貸款客戶經營短期內將持續承壓,山西銀行資產質量繼續下行壓力較大。
評級報告亦顯示,山西銀行單戶貸款余額在2.38億元及以上的貸款中有5筆合計38.26億元貸款客戶被銀行、租賃、信托等起訴或高管/法定代表人被限制高消費,信用風險上升,有較大產生不良貸款的可能性。
不良貸款率為衡量和監管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狀況的主要指標。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金融財務系教授、銀行研究中心研究員楊長漢在接受《中國科技投資》記者采訪時表示,商業銀行經營客觀上面臨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通常,商業銀行應努力降低不良貸款率,其方法包括加強信用風險管理、提高信貸資產質量、強化不良貸款的催收和處置。
針對合并重組銀行的發展,某銀行市場部分析師則表示,從行業與地方經濟看,部分中小銀行吸收合并,有助于減少同業低效率競爭,減少個別中小銀行風險外溢,夯實行業發展基礎;同時,銀行穩健經營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務地方經濟能力,銀行作為典型的周期行業之一,區域銀行經營狀況也與區域經濟表現有直接聯系;此外,亦需要充分考慮該銀行剛成立不久,內部管理、經營等方面需要一定“磨合期”。
來源:中國科技投資
本網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咀ⅲ悍沧⒚鳌皝碓矗篨XX(非看西部 www.americanmuzical.com)”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郵箱:564339445@qq.com】
必看
27 / 09月
14 / 03月
26 / 07月
14 / 03月
14 / 03月
06 / 03月
23 / 08月
03 / 11月
19 / 11月
16 / 07月
24 / 01月
16 / 05月
視頻
原創
標簽
熱榜
媒體矩陣